粒子植入:开启肿瘤治疗新领域 ——记东院保健综合科
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东院保健综合科成立于2011年7月,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于一体,是山东大学临床肿瘤学博士、硕士教学点,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常务委员单位、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单位。现开放床位30张,医护人员22名,主任医师1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名,临床医生8人,护士14人。科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一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一项。主编专业书籍两部,近4年发表SCI论文9篇,具备较强的临床科研能力。
在学科带头人韩明勇的带领下,东院保健综合团队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已成长为一个“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完美医护学术团队。科室针对各种实体肿瘤开展了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CT引导下肿瘤内I-125粒子植入术、微波消融、化学消融等综合治疗手段,年均收治病人1200余人次,肿瘤微创手术500余台。现逐步形成了以I-125粒子植入治疗为特色的肿瘤综合治疗科室。
I-125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技术多次被大众网、山东电视台等媒体报道。2016年5月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发表了“3D打印个体化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胸壁转移瘤1例”的个案报道。摘要“Dosimetric evaluation of iodine-125 brachytherapy for tumour size < 5cm NSCLC patients”被2016世界近距离放射治疗大会接收并以壁报形式展览。
科室在发展业务的同时,为促进学术交流,多次成功举办全国及全省的学术会议:中国北方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联盟2015年度中期总结会议、第一届山东省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学术大会、第三届中国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高峰论坛、中国北方放射性粒子植入多中心协作第二届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演示会、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东院保健综合(肿瘤)科团队粒子植入1000台总结会及中国北方放射性粒子多中心协作组——肺癌组(山东省参加单位)讨论会等,并应邀参加第二届亚太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第十六届全国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学术大会、中国北方放射性粒子多中心协作组2016中期总结会等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做大会发言。
作为在全国率先使用“3D打印个体化模板引导I-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新技术之一的科室,该技术在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2013-2015年度新技术奖评选中荣获三等奖。同时,科室还积极将这项新技术推广到基层,指导潍坊市人民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五莲县人民医院等单位开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技术,取的了很高的社会评价。“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我院首批临床知名专家,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韩明勇,以其全年无休的工作精神,打动了每一个人。在患者眼中,他是一位慈善忙碌的医生,无论患者什么时间来病房,都会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总是微笑着对待所有的患者,帮助他们燃起新的希望;在学生心里,他是一位严厉的师者,他常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学会干活,大夫的技术水平是哄不了人的!基本功必须要扎实”;在护士眼中,他是一位智慧的大家长,科室的掌舵人,严厉中有大爱,关心着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成长。他说:不怕能力差,就怕不努力。他要求每个人必须讲真话,不可以说假话。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病房里,放在病人身上,放在科研学术上。I-125粒子植入治疗是近距离治疗的一种,根据治疗计划系统,将完全密封的I-125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连续释放低能量光子产生的γ射线持续照射肿瘤细胞,破坏其DNA双链,不断消耗肿瘤干细胞,使其全部失去增殖能力,达到彻底的治疗效果。由于射线射程短,大部分射线能量均被瘤体及组织所吸收,周围正常组织不受损害或仅受微小损害。 剂量学是I-125粒子植入治疗的研究热点,以最少的剂量达到最佳的效果是粒子植入质量控制的目标和要求。而精确的插植操作、粒子的空间分布和位置稳定性是I-125粒子植入治疗质量控制的关键。理想的粒子空间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插植针的空间分布。3D打印个体化模板通过预计划对模拟插植进行准确的设计,将针道信息经数字建模后物化为个体化模板中,进而达到对插植针的精确控制。模板同时还含有预计划时所制定的患者体表定位标记信息,实现模板与治疗区的准确对位,进而可以实现对预计划模拟插植的准确还原。3D打印个体化模板辅助技术可成功的避开骨骼、血管及其他重要脏器,提高了插植的安全性及有效。2001年,I-125粒子植入成为NCCN推荐的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该项技术在我国开展较晚,我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等医院是国内较早开展I-125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技术的医院之一。
2014年9月,科室成功开展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技术,并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癌、腹盆腔肿瘤、骨转移瘤等疾病的治疗中得到良好的应用,获得满意疗效。同时,科室率先引入治疗计划系统(TPS)、模板植入技术等设备,大大提高了放射性粒子治疗的精准度。2015年12月30日完成国内首例3D打印个体化模板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椎体转移瘤。截至2016 年7月31日科室已完成I-125粒子植入治疗各类恶性肿瘤1039例。其中肺恶性肿瘤321人次、肝恶性肿瘤126人次、胰腺癌17人次、骨转移瘤13人次、转移性淋巴结106人次、皮下软组织转移瘤18人次、纵隔肿瘤62人次、腹腔恶性肿瘤98 人次、其他152人次。完成3D打印个体化模板联合CT引导I-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36例。随着开展手术的增多,流程的不断优化,逐步建立了CT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治疗肺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骨转移癌等恶性肿瘤的技术流程及应急预案,规范的流程和无缝隙管理,为患者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3D打印个体化模板应用技术上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我院粒子植入水平在国内的领先地位。随着临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展现了其在肿瘤局部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开创了将肿瘤治疗精准医疗的新时代。
精准的治疗更需要精细化的护理。在粒子植入的过程中,护理发挥着特殊的保驾护航的作用。护士上台配合医生进行粒子植入术,是护理人才使用的突破与创新。基于科室工作的特殊性,护理部给予科室大力支持和帮助,配备了完备的护理人才队伍,全方位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韩明勇主任对护理工作非常重视,他强调医护必须共同进步和发展,走医护一体化路线。根据粒子植入术的需要,科室制定了一整套围绕病人粒子植入前、中、后配合及护理观察等标准医护配合流程和患者防护流程。术前护士为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及粒子植入相关知识的讲解,以减轻其思想顾虑,并根据手术要求进行体位训练、呼吸训练等术前准备事项;术中做好防护,配合手术,必要时为患者实施强化,以明确血管与病变的关系,预防并发症,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术后给予正确的防护指导与管理,按照国家防护标准的要求,严格执行屏蔽防护(盖铅毯、穿铅衣)、距离防护(6个月)、时间防护(集中,动作迅速、缩短接触时间)等。尤其是出院以后防护的注意事项、粒子移位、脱出的处理指导等。
科室在病房及活动室利用多媒体定时为患者播放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增加了患者防护的依从性。严格的放射性粒子管理系统确保粒子使用的安全与规范。有的患者对防护不注意,而有的患者防护过度并存在认识的误区,或紧张焦虑的心理。针对这些问题,护士长带领护士给予认真地讲解与示范,让他们既认识到防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又不至于过度担心和害怕,减轻他们的思想顾虑。同时做好陪人的心理指导工作,为患者的康复与回归提供强有力的家庭支持系统。
鉴于保健综合科护理团队在粒子植入护理方面的突出表现,护士长徐瑞彩被选为全国第二届放射性粒子护理学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护士商琼琼当选为委员。护理团队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粒子植入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操作的实施,缩短了手术时间,促进了患者康复,巩固了科室粒子植入团队的综合实力与地位。东院保健综合科团队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业界各位专家的帮助下,将继续秉承人本医疗、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发扬“精诚大爱、团结协作、勇于开拓”的精神,努力为更多的肿瘤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让小小的粒子服务于病人,造福于社会。
3D打印个体化模板
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东院保健综合科合
护士为患者进行防护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