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院报>> 2020年1月 第1期>> 正文

67.jpg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全力推进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现代化强院建设

发布时间:2020-05-09 字数:9034

赵家军同志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第五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工作报告(摘登)

 

第一部分

2019年医院建设发展取得的成绩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山东省委确定的“工作落实年”,也是全面实施省医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初心、担使命,全面实施“省医振兴”战略,建设“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现代化强院”迈出了坚实步伐。医院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巾帼建功十大标兵”、“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卫生援青工作表现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复审,获评“全国先进省级院感质控中心”,获批“山东省智慧医院服务品牌”,被国家卫健委遴选为罕见病诊疗山东省牵头医院。

  ——这一年,我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医院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2019年全院总诊疗442.05万人次,同期增长9.48%;手术11.69万台次,同期增长19.22%;出院病人18.57万人次,同期增长17.38%;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7.49天,同期减少0.89天;总收入63.58亿元,同期增长25.89%。

  ——这一年,我们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医院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实现了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

  ——这一年,我们以三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评价为契机,突出内涵建设,以问题为导向,以安全质量为核心,以患者为中心,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全面推行标准化建设,各项工作实现了再规范、再促进、再提高。

  ——这一年,我们实施学科攀登工程,学科建设步入新征程。科研基金立项数量创历史新高;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和优秀青年项目实现新突破;挂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成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重要教学实践基地。

  ——这一年,我们积极推进国家移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建设项目申报与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仅有的2个国家移动中毒处置中心之一。

  ——这一年,我们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唱响时代主旋律,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这一年,我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中心院区改扩建获批立项23万平方米。病房综合楼建设项目一期全面开工建设;东院区综合病房楼建设项目全面启动,二期土地征收工作顺利完成;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大学城院区揭牌,三大院区整体规划、全面发展的新蓝图徐徐展开。

  (一)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

  医院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了党委与行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组织召开党委会41次、院长办公会31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专题研讨会2次,学习成果交流会3次,集中讲党课7次;开展微党课比赛、主题教育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坚持边学边改,对照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六个方面进行检视反思,两批整改问题清单中,25项认领问题已整改完毕。组织综合调研20余次,形成调研报告50余项,整改方案40余篇;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及第一责任人责任,完成“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履职尽责”专项行动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召开职工思想情况工作分析会和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把意识形态工作纳为党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一次办好”服务改革,公示第一批111项事项清单;完成各党总支、党支部的换届改选,调整后设置党总支10个,支部96个;加强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实现了标准化党支部全覆盖;开展了省医青年读书会、成长沙龙、志愿服务等特色青年活动;召开民主党派座谈会,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落实老干部政治和生活待遇,使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和反腐败工作,落实党的监督,与药品、设备、耗材供应商签订《廉政合约》;召开了廉政教育大会,开展全员廉政谈话,组织赴省监狱及廉政教育馆参观;规范购销行为,组织治贿专项巡查4次,处理各类举报17起、诫勉谈话3人、党纪处分1人,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

  (二)贯彻落实医改任务,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255个,病例数占同期出院病例总数的39.4%,完成率为99%;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避免了患者重复检查;全院日间手术达到312种,新增术式84种,实现手术科室全覆盖;严格用药管理,出院患者药占比为16.5%,同比降低9.6%;与41家医院签订医疗联合体协议,组建了24个专科联盟。

  (三)强化质量管理体系,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健全了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医疗数据监测系统和医疗质量考评机制。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专项提升计划,手术部位术前标示落实率达100%,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发生率同比下降14.6%;住院患者死亡率同比下降3.5%;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同比下降33.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1%,获批全国AMS评价研究基地;率先在全国建立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区域化医院感染监测平台。

  推进护理“磁性病区”建设,评选磁性病区65个,占全院病区总数56%;全年调查住院患者7.2万人次,满意度达99.6%;构建了以管理目标为导向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改进问题1300余项;实现医嘱执行、风险评估、护理记录等过程信息自动化。建全了护理岗位分层管理机制,设置机动护士岗位,多岗执业达5000小时。

  打造平安医院,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开展消防检查巡查2160人次,消除安全隐患220余处,组织安全培训127次,开展应急疏散演练85次。强化警医联动机制,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和反恐防暴工作,保障患者安心就医。

  (四)启动“疑难危重提升”工程,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大力发展多学科诊疗建设。全年诊疗2000余例,组建多学科整合门诊团队32个,参与会诊专业50余个,住院治疗MDT团队18个,确诊率提升至80%;修订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申报医疗新技术49项。

  全面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60条措施。拓展预约服务功能和范围,平均预约率达75.9%,等待时间降至6.85分钟;升级互联网门诊,在21个专业推出固定、复合、病房等多种模式;加强特色专病门诊建设,新增特色专病门诊29个;新增知名专家43名;推出“医键通”等便民惠民就医服务模式,丰富门诊自助机、微信公众号功能,推出3D导航、候诊提醒等服务,推出“预审核出院患者”、“医保在线智能审核与结算”等举措,简化医保审核流程。加强两院区保健会诊远程系统建设,圆满完成了2019年省级领导干部暨驻鲁院士查体工作。

  (五)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卓越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健全

  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系,深化职称聘任改革。在全省首次提出人才分类评价框架体系,实现用人自主,2019年聘用主系列岗位专技人员837人,辅助系列145人。新增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6名、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5名,在全省医疗机构位居第一;新增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齐鲁卫生与健康培育工程领军人才初步人选8人,杰出青年人才初步人选11人;兼职引进国际知名专家1名,成立了山东省临床微生物学研究所;遴选第二批青年英才培养计划45人。派出中长期出国研修人员60余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0余人次。选派第四轮省派“第一书记”3名、赴京挂职锻炼干部1名、赴基层“业务院长”1名、“柔性援疆医疗卫生人才”1名、援疆干部2名。

  (六)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科研、教育工作实现阶段性突破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43项,较去年同期增长48%。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1项,面上项目资助21项,青年基金项目资助19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资助1项。获各级各类经费1.5亿元。课题立项经费7773万元,平台建设经费1340万,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科教融合资金6100万元。发表SCI论文733篇,其中为主发表论文469篇,影响因子共计1296。加强学会委员、杂志编委等推荐工作,中华医学会任职委员51人;中华护理学会任职主任委员及委员13人;山东省医学会任职主任委员21人,候任主任委员9人,副主任委员135人;省护理学会任职主任委员18人,副主任委员71人。全年出版杂志70期、《山东卫生计生年鉴》1卷;《山东医药》杂志再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214种综合类医学学术期刊评比中影响力指数列第4位。

  开展两项教学改革,推进实施“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绩效考核,考核12000余人次,在国家组织的住培年度业务水平测试中列42位,在省属培训基地中位列第一;举办7个专业的省级骨干师资培训,培训1700余人;组织选派带教师资290余人参加省级师资培训,招收住培医师429人,专科医师32人;成立全科医学科及全科教研室,招收全科医生17人;完成全省23个专业1138人次结业考核,通过了省级住培基地的现场评估;完成264名研究生毕业和学位论文授予工作,获得山东大学2020年博士招生资格导师86人,硕士招生资格导师112人;举办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86项,省级54项。

  (七)实施“学科攀登”工程,学科、专科建设取得新进展

  健全学术学科体系46个,开展“1020”学科群遴选工作,遴选出30个重点学科、特色学科进行重点培育。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荣登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前十,整形外科、妇产科获专科声誉提名;加强临床亚专科建设,新增专业省级质控中心3个,总数达15个,位居全省第一。微小结节诊疗获批2018年度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卒中中心建设顺利通过审核,成为首批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深入推进“六大中心”建设,成立了东院院前急救中心;肿瘤放疗科、化疗科、妇科、东院肿瘤科通过第一批省级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评估验收。

  (八)实施“精管治院”战略,行政、后勤保障工作科学高效

  一是加强了绩效考核管理,通过细化手术专项分配、落实超声科专项绩效等措施优化了绩效分配方案。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启动办公自动化四期工程,实现人脸识别会议签到、无纸化会议移动办公系统,拓展了远程培训、手术直播、多点办会等远程会议系统功能;上线医疗耗材SPD智能物流项目,统一医用耗材字典库,建立了高值耗材的“双向”追溯体系;推进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上线。三是财务、审计管理科学规范,召开了内部控制建设专题会,启动收支和采购内控建设;健全科室成本核算体系,完善了全科室成本核算;开展退费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审计等新业务;完成工程结算审计74项,审减599.18万元;发挥监察职能,进行了效能监察和督查。四是资产运营、招标采购、医用耗材和医学设备管理工作严谨高效。严格资产处置以及资产有偿使用等事项的流程管理,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完成了招标采购大数据管理系统构建工作,招标346项,节支率9.5%。五是后勤管理工作保障有力。接收报修、咨询等服务3.4万次,建立了物业质量与安全评价考核体系。

  (九)实施“人文兴院”战略,百年省医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推进精神文明及医院文化建设,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主旋律;卫生应急、支援帮扶、慈善工作表现突出,派出应急队员19人,应急救援7次,派出42人参加重大活动现场医疗保障任务。向东营人民医院派出专家110人次,派驻86人对口帮扶省内8家医疗机构,派驻5人开展对口支援,开展惠民医疗救助,设立救助项目近20项。

  推进医院宣传工作,提升医院品牌影响力。在大众日报刊发了《医院红色往事》专版文章,拍摄了医院红色历史纪录片《初心使命》和5部“省医老专家口述历史”专题片。全年编发稿件4800余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的信息推送数量在国内医疗卫生机构中位列第一。各大主流媒体刊发正面宣传200余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十)加强幸福省医建设,职工福祉不断提升

  规范开展院务公开工作,调整完善院务公开领导和监督小组;完成了两院区食堂的撤、并、转,引入社会专业餐饮管理团队进行管理,改善了餐厅的服务水平;缴纳社会保险,工资福利落实到位;开展读书活动,提升了职工的人文修养;组织全院职工健康体检,保障职工健康;坚持“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活动,走访慰问老同志,为困难职工及劳模发放慰问金;组建医院文体协会11个,丰富了职工生活。组队参加省卫健委第一届职工运动会等大型赛事。

第二部分

2020年医院的工作打算

  2020年,医院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内涵,启动和制定医院“十四五”规划,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完善制度机制,推进改革创新,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确保省医振兴战略落地见效,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教育引导全院干部职工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以理论武装头脑;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及监督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定期研判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常态化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党建共建基地,与知名高校合作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提升党务干部履职能力;完善党支部工作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科室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做到党建业务紧密融合;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打造过硬党支部;健全督办机制和制度,巩固和发展“一次办好”改革既有成果,开展“转作风抓落实”服务临床、提升效能专项活动;做好党建引领医院文化品牌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及“党员奉献日”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问题涉及的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推进医院宣传工作,畅通与中央媒体的合作渠道,深化与省内主流媒体交流合作,建立舆情联席会议制度。

  (二)推进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医院现代化管理能力

  一是要构建科学规范的医院管理体系,由传统的经验式、碎片化管理转型为集约化、科学化管理;二是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并加以落实,逐步实现医院依法治院、依法执业,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对医院的医疗部门,要落实核心制度,通过探索实践,健全完善制度,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和运行有效的具体行为规范体系;四是对行管和后勤系统,要实现对运行支撑体系的结构重建,由碎片化管理结构向多元、整合、协同结构转变。要整合优化空间资源、信息资源,培育新动能,促进医院空间、信息、技术的集聚、集约、集群式发展,重塑医院良性运行机制。

  (三)贯彻质量立院理念,扎实推进精管治院战略

  开展医疗质量标准化建设。运用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品管圈、DRGs绩效评价、临床路径管理等管理方法,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部门医疗质量管理。持续强化关键环节如急危重患者、围手术期,重点部门如急救中心、手术室、重症病房等,以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的管理。开展医院感染疑难病例MDT讨论,提高多重耐药菌防控能力;切实保障“会诊制度、死亡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以及“住院超过30日患者管理规定”等重点制度的落实;加强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处理和监控。健全医院投诉管理制度,设立法院庭前调解中心,引导患者理性解决医患纠纷。

  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完善合同、预算、资产管理及支出业务内部控制,加大重大经济事项的跟踪问效。加强医学装备内控管理,推行5万元以下小设备“遴选供应商批量购置”模式;切实履行监察与审计职责,开展效能监察和专项督查;拓宽审计类型和范围,推动审计整改和结果运用,提升审计效能;健全科室成本核算体系,开展百万元以上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加强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论证,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健全“后勤一站式”服务模式,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和节能降耗工作;推进物业岗位精细化监管,提高服务效率;推进平安医院建设,确保安全隐患整改责任、措施、时限和应急预案“四落实”。

  (四)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切实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深入开展国家卫健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做好第二阶段终期总结评估。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能力,加快手术机器人等临床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三级、四级手术比例,打造多学科疑难病会诊中心;强化专科能力建设,加强山东省儿童医院、山东省骨科医院和山东省立口腔医院建设;推进胸痛、卒中、创伤等“六大中心”建设;实施国家心脑血管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争创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完成国家移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中心验收评估;优化门急诊服务,扩大预约覆盖,实现就诊信息的全流程查询及推送,探索建立山东省门诊质量管理评价体系。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水平,探索“护联体”建设;加快推进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的基础性工作;推动药品带量采购政策落实,加强中选药品使用的临床风险评估、监测及处置。

  (五)推进人才强院和科教管理,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积蓄动能

  理顺医院内设机构组织架构,配齐配强行政后勤、临床科室管理干部;加大高层次人才支持、引进力度。遴选我院第一批领军人才、第二批中青年创新人才及第三批青年英才。面向海内外引进在重大疾病、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完善岗位聘用方案,开展岗位竞聘工作;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清华大学平台,加大人才研修、交流力度。

  推动科研项目管理。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级重大重点项目的组织申报;做好成果与奖励申报工作,运用信息工具对论文、著作、专利等进行全流程管理;修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新增科研试剂耗材采购平台;完成对公共实验平台、动物实验室、生物样本库的相关建设,推动干细胞相关基础及转化研究。

  努力构筑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医教协同。健全医院教学管理及督导体系;围绕“基于教学工作量化为课时数的教学综合目标考核”、“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两大考核体系提升医院教学质量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优化研究生招生质量,切实提高研究生及研究生导师待遇;推进医学生示教室建设及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搬迁扩建工作;切实做好迎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

  (六)加快实施学科攀登工程,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

  推进学科规划设计,医院资源等向医院优势学科、潜力学科倾斜;学科建设目标与科主任任职挂钩;引入以产出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中心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对学科的支持服务力度,成立流行病与循证医学研究所,实施院内临床研究项目;强化高峰学科建设,保持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等全国排名前十的领先位置;培育整形科、妇产科等获得专科提名的学科冲击全国前十。重点支持国家级培育学科和区域级培育学科举办、承办、参加的各类会议,出台国家学会、协会重要任职专家绩效、聘用等激励措施;完善医院学科、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中心开展合作,修订考核指标,明确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七)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省医”,医院集团建设格局

  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为原则,构建现代化医院建设新格局。优化中心院区就诊环境,结合国家级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落地要求,高效推进中心院区病房综合楼建设一期项目实施,2020年8月完成基坑支护施工后,开展全面施工;开工建设中心院区PET-CT业务及辅助用房改造项目,计划2020年7月完成项目施工;拓展东院就诊空间,完成东院区综合病房楼项目,计划2020年6月立项,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开展东院二期地块整体规划工作;国际特需门诊项目病房区项目计划9月底完成项目施工,并组织验收。

  深化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应用,提升医院运营决策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实时监管能力;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日间手术系统、急诊系统、查体系统等;强化合理用药、带量采购药品使用监测等;打造“一站式”出入院、智能随访、床旁结算,网络预约查体等服务模式。加快医院信息业务上云,实现云胶片在线调阅等云服务;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制度,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防控能力。

  深化医联体建设内涵,形成责权利明晰的运行机制发挥医联体在分级诊疗、慢病防控、医养结合等方面的作用。拓展医联体及专科联盟覆盖范围,做好鲁东医院开诊工作对接。推进与长清区、青岛市的深度合作,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大学城院区建成后交由医院全权使用管理,纳入医院一体化管理;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和本部院区改造后,由医院托管运营。长清、青岛两院区投入使用后,将为千万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端的医疗服务,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八)实施幸福省医工程,共享医院发展成果

  优化薪酬分配,建成更加适合我院文化和发展需求的薪酬分配体系;坚持医院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不断提高职工各项待遇;实施“健康省医”工程,组织开展职工查体;发挥文体协会作用,创建高科技人才创新工作室,保障老干部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深入推进民主治院,做好院务公开,落实职代会制度,广泛听取老干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让每一名职工都能参与到医院建设管理中来,共享医院的改革发展成果。

  新的一年,让我们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坚定不移地贯彻医院第八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更加进取的精神、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力的措施,向着建设“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现代化强院”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