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2021年早产儿的围产期管理暨临床研究方法学研讨会
近日,我院新生儿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期管理与质量改进培训班”暨临床研究方法学研讨会,采取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在济南成功举办。
大会由我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春亭和新生儿科副主任于永慧主持开幕。会议邀请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医学部主任、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院长封志纯教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朴梅花教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院长薛付忠教授,山东大学临床药学系主任兼教研室主任赵维教授,苏州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舒啸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李海教授,我院科研中心二级教授、国务院特贴专家高聆教授,中心实验室副研究员薄涛,神经内科副研究员、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王永祥等国内外知名的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早产儿的围产期管理及其相关的临床研究方法学进行专题讨论。
研讨会采取专家专题讲座与案例分享相结合的形式,一对一地解析如何根据临床需求,提出科学问题并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规范开展真实世界数据研究(RWS),把来自于临床的数据转变为医疗证据。专家讲座有高度有深度,案例分享有实战有体会,课程内容丰富实用,线下线上学术讨论氛围浓厚,线上参会学员达2422人。
省立医院新生儿科自2016年建立单中心临床科研数据库,2018年1月1日牵头组织建立多中心临床科研数据库,目前已涵盖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和山西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等6省市自治区共49家医疗机构,在国内率先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的中国区域性新生儿协作网“中国北方新生儿协作网(SNN)”,目前已收集8000多例极早产儿详实的临床资料,涉及变量1043个。基于真实世界数据,陆续开展循证质量改进(EPIQ)等临床研究工作,采用科学的PDSA循环,促进临床诊疗工作的同质化、规范化、流程化,快速提高了多中心NICU临床工作质量,极大地提升了EPI的救治能力。同时,基于SNN陆续开展临床研究工作,搭建临床研究多学科专家团队(MDT)协作平台,吸纳来自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药学、基础医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及高层次人才,积极推动学科共建和学科融合,共同构建临床研究的方法学体系;提出临床问题是临床研究的起点、终点和立足点,从临床?临床问题?数据分析?科学假说?基础验证的交互融合模式,是临床医生开展临床研究的科学化可持续发展之路,亦是培养研究型临床医生可行有效的培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