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院报>> 2016年5月 第5期>> 正文

6.jpg

蓬勃发展的神经内科——祝贺我院神经内科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发布时间:2016-06-25 字数:4416

  2016年4月27日,山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富民兴鲁劳动奖状获得者表彰大会”在济南举行。我院神经内科荣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工人先锋号”称号,神经内科主任杜怡峰参加会议并接受表彰。

  “工人先锋号”是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以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为活动内容的荣誉称号。此次评审,我院神经内科团队凭借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立足本职工作、服务广大病患的一贯行动,获得评委认可,收获这一殊荣可谓实至名归。

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神经内科成立40多年来,一直本着“质量建科、人才立科、科教兴科”的宗旨进行建设和发展,沉淀形成了“格物穷理,勤奋笃行”的科室文化。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努力,学科规模逐渐发展壮大,在临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术梯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打造了一支德艺双馨,名医荟萃的的医护团队,曾先后荣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示范岗”、“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等称号。

  一、率先实施亚专业分类,科室实力全国领先

  近年来,神经内科在科主任杜怡峰教授的带领下,以“亚专业细化”的先进理念为科室管理的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实施亚专业分类,带动了科室临床工作的深层次变革,开创了管理科学、理念先进、病谱广泛、技能创新、与国际接轨的良好发展局面,打造了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神经变性疾病与遗传病、神经免疫病与神经系统感染、癫痫与发作性疾病等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亚专业。各个亚专业围绕我国神经内科领域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临床与基础紧密结合的科学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近3年开展了新技术12项,显著提高了复杂、疑难危重疾病的诊疗能力,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比中,科室实力稳居国内第一梯队。

  目前,我院神经内科系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及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山东省泰山学者设置岗位和山东大学神经病学博士及硕士授予点,是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大学“十一五”重点学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阿尔茨海默病科技创新联盟牵头单位。拥有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1名,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3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常委1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及青年委员4人;省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省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5人。科室主任杜怡峰,科室副主任张镛、陈春富、崔元孝、郭守刚、王敏忠和杜蘅,护士长宋振玉(中心院区)、陈霞(东院区)和陈红(南院区)。

  二、坚持医教研并重,推进科室全面发展

  在科研和学术方面,各个亚专业病区团队开展了高质量的科研工作,其中阿尔兹海默病的科研及创新等领域在国际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科室发表SCI收录论文52篇,其中包括NATURE、PANS等国际顶尖杂志;承担包括美国NIH、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重大课题20余项,总科研经费1000万元。

作为山东大学的博士和硕士生授予点,科室很好地完成了科研培养及教学任务,已培养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另外,在进修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研究生的科室内培训方面,做到了每周5天的高覆盖率,周一至周五均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或培训讲座,如前沿英文文献分享、病例讨论、神经病学专业知识系列讲座等。

  三、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在宋振玉、陈霞和陈红3位护士长的带领下,神经内科护理团队先后成立了质控小组、教学小组、气道管理小组、管道管理小组、心理辅导与干预小组、吞咽与误吸管理小组和健康教育小组,科学高效地参与到科室的各项指标管理和风险管理之中。实行小组制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即授权管理,护士长知人善用,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设备定点放置、仪器编号管理、被服分类存放,保证了科室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科室护理人员通过成立专门小组及开展无缝隙管理模式积极参与科室护理管理,推动和保障了护理工作和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也从中充分体会到了职业归属感与自豪感。

  四、秉承仁德之心,勇担扶贫救灾重任

  科室坚持长期开展基层巡讲和医疗扶贫活动,深入社区和村庄,足迹遍及全省17地市,20年来服务患者10万人次,培养了一大批基层神经科骨干人才。并不定期利用节假日举行义诊活动,受益人数达10万人次,连续10年派科室骨干人员在基层社区从事义务诊疗和带教工作,为国家强基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历次重大救灾和抢险任务中,科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第一线参加救治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科室还积极参与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援工作,派出2人次参加援藏、援宁夏的工作,并出色完成了任务。


  附:学科带头人简介

  杜怡峰,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时任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C)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副组长;同时还担任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另外,杜怡峰教授兼任《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副总编,担任《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诊断学杂志》、《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等多家国内核心期刊编委。

  从事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近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及山东省自然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同时还是“山东省阿尔茨海默病科技创新联盟”和“山东省老年痴呆早期防治平台建设” 项目的负责人。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

  科室各亚专业病区基本情况介绍:

  (一)神经变性病和神经遗传病病区

  病区设有病床15张,诊疗范围包括记忆障碍与痴呆、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疾病、运动神经元病和神经遗传病等疾病。病区负责人为陈燕副教授及丛琳副教授。

  1、该亚病区在记忆障碍、痴呆与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相关疾病诊疗方面,着重开展早期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将各类神经系统变性病诊疗窗口前移,建立和完善了“老年神经变性疾病诊断技术平台体系”,联合应用多种神经心理量表测评、功能影像检查、基因型检测以及多巴胺转运体等指标,提高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率。与神经外科联合规范诊治帕金森病及各类并发症。建设具有统一标准、具备完整临床和实验研究材料的老年神经变性疾病标本库和数据库,基本建成标准化、可共享的影像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进一步提高神经变性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2、在神经系统遗传病方面,引入最新的诊断标准和基因检测技术,对遗传性共济失调、遗传性周围神经疾病、肌营养不良、遗传代谢病及运动神经元病等进行规范诊断;该亚病区还按照规范化程序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病人资料库和样本库;开展样本基因、生物标记物分析,建立更为成熟的神经遗传病诊断技术平台。目前正在开展单基因疾病、多基因疾病的临床和基因学研究。

  (二)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病区

  病区主要从事脑血管狭窄的介入诊断与治疗工作,包括脑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取栓。病区负责人为孙钦建副教授和李继锋教授。该病区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超声医师1名。

  病区共有床位15张,设立脑血管狭窄筛查与随访门诊。在门诊及病房均配有高端脑血管超声检查设备,结合影像学检查,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初步筛查。脑血管的高分辨率MRI可清晰显示狭窄的部位及原因,为手术的安全性提供有力的评价手段。

  在科主任带领下,该病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遵循国内外介入治疗指南,规范脑梗死溶栓流程,严格把握适应症,规范操作。近年来平均手术量约为600台/年,其中介入治疗约200台/年,并发症发生率低,诊疗技术在省内名列前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神经免疫、感染和肌肉疾病病区

  病区依托传统优势学科组建而成,负责人为郭守刚教授。病区设有神经感染免疫疾病专病门诊,设置床位15张,配有专业的神经免疫实验室、脑脊液细胞学实验室、神经肌肉病理室以及规范的神经免疫和肌肉疾病临床数据库、标本库,进行多发性硬化和神经肌肉疾病的大型队列研究。

  病区建成了以M-Health为平台的移动医疗MDT跨学科、跨地域的诊疗终端系统,可实现与国内外顶尖团队的即时诊疗协作,提高了此领域疑难罕见疾病的终极诊疗能力,还与美国Yele大学医学院神经免疫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病区现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 2名,主治医师 3 名,博士5 名,其中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1名,省级亚专业委员会委员4名。长期致力于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肌肉疾病和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工作。该病区学术团队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6项,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级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其它厅局级奖励4项,获国家专利2项,在国际、国内发表相关论著60余篇,其中SCI收录21篇。

  (四)癫痫及发作性疾病病区

  该病区设有床位15张,病区负责人为林幽町博士和庞在英教授。病区以诊治各种类型的癫痫为特色,备有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仪器,主要开展疾病的规范化诊治、患者数据库的完善、病例随访、癫痫手术的术前定位。同时,还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发作性疾病等的诊疗工作。

  近年来,进一步开展了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和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研究,结合神经心理学测评、认知事件相关电位、结构影像学、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技术对癫痫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全面评估,与神经外科合作,在难治性癫痫的术前定位和功能评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五)东院病区

  病区负责人为王敏忠教授,病区有主任医师2名、研究生导师2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

  科室协同急诊科、影像科等多个部门,建立了急性脑梗死救治的“绿色通道”。着眼患者并存有心理问题的比例高,推出了围绕患者的全程新模式服务,开展了患者神经、心理问题的咨询疏导工作。另外,东院还开设了肌张力障碍及A型肉毒毒素治疗特色门诊。病区曾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模范科室、“省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光荣称号。

  (六)神经康复病区

  病区位于省立医院南院,床位42张,负责人为屈传强副教授,设有专职康复师2名,配有智能康复机器人、计算机认知康复治疗系统、视频脑电及多导睡眠仪、全自动脑中风预警系统、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等先进设备。

  开展的脑卒中早期康复已走在同行业前列,吞咽、言语、认知康复是特色项目,做到了准确评估、多种训练、全程跟踪和全程记录。作为国家卫计委脑防委基地医院,脑卒中二级预防是病区重要工作,除开展定期宣教,还采取多学科协作,共同防治脑卒中。

病区每年举办“山东省脑血管病认知与康复高峰论坛”,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论著20余篇。

(闫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