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院报>> 2018年1月 第1期>> 正文

“慎、精、勤”三字诀一脉传承

发布时间:2018-03-30 字数:1149

  进入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心外科,你会发现这里的医生“与众不同”:

  他们好像格外“胆小”。对于任何一个病人,每一专业组术前总是进行认真讨论与推敲,制订缜密的手术方案及预案,以防术中出现各种意外;大手术就不再是手术团队几个人的事,而要经过全科室讨论,汇聚全科医师的意见,才能形成最终方案;病情危重的患者,甚至要由高年资医生亲自陪同做相关检查。

  这里的医生喜欢给自己“找麻烦”。明明可以开胸断骨、充分暴露心脏做的手术,他们却要琢磨着怎么从胸口一个硬币大小的孔洞里做,从心脏几十厘米外的股动静脉做;明明可以让心脏停跳、建立体外循环做的手术,他们却总要想方设法让心脏不停跳,如同给一辆不熄火的汽车修理发动机,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不惧困难,高超的医术给他们信心,让他们敢于做心尖上的舞者。

  尽管外科医生手术多、工作忙,但在心外科,每天早晨7点半及下午6点左右,你却经常能在病房看到医生们巡视病房,他们与病人及家属亲切地交谈,让每一位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他们术后的快速康复注入了一针针催化剂。工作日如此,周末如此,节假日也不例外。对一些危重症患者及小患者,他们更是一天好几趟往病床前跑,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细微变化,及时作出决策。

  是什么造就了省医心外科医生们特殊的行事风格和精神气质?是团队对自身的严苛要求和几十年积淀传承下来的文化让他们如此“特别”!

  “慎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是心外科每一位教授传授给年轻医生的第一节课。”省立医院心外科主任邹承伟对笔者说。心外科是临床医学中风险最高的学科之一,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每一次治疗,每一台手术都是患者的性命相托,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从几十年前苏应衡、郭兰敏等老一辈专家教授们开始就要求,术前必须谨小慎微,制订缜密的手术方案,没有医生陪伴不能让危重患者独自检查。对于手术则要精益求精,以患者需求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即便是成功做完一台手术也不能有丝毫懈怠,术后勤跑病房,勤看病人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一台手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传承是耳濡目染的熏陶和示范。时至今日,每周五的早上,79岁高龄的老主任郭兰敏还会按时来到病房,带领全科所有不参加手术的医生进行大查房,讲解每一种疾病的前沿发展动态及最新的临床指南。传承是手口相传的延续和启发。“做瓣膜置换手术时,有的部位缝合困难,勉强下手可能会损伤周围组织,邹主任一个轻微的手腕动作的启发,就令我豁然开朗,少走很多弯路。”心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正军说。传承是一丝不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的耐心引导。科室的年轻医生说,主任们要求特别严格,典型的病例用听诊器一听就要初步判断出是什么病,一张片子一看要说出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考虑判断这是什么病。“这就要求我们花更多时间看书学习,提高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