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东院成功开展PICC腔内心电导联定位技术

发布时间:2014-12-18 浏览次数:
字号:
+-14

 

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东院成功开展PICC腔内心电导联定位技术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lleter)技术已在我院开展十几年,PICC导管就像一条生命线,为广大应用化疗、胃肠外营养等强烈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极大地减轻了痛苦,并得到安全的治疗。

      PICC导管定位技术尤为重要。其尖端到达的最佳位置是上腔静脉下1/3段,过深或过浅均会增加并发症风险。传统的定位技术是通过X线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头端位置,此方法有一定局限性,如拍片后发现位置不当需调整导管,既费时费力,又增加感染机会;如果导管误入奇静脉或乳静脉则正位片很难发现;孕妇、脊柱畸形等患者不宜用X线等。

       腔内心电导联定位技术,简称腔内EKG(Elektrokardiograpmm)定位技术,是用心电图机或心电监护仪先获得患者体表心电图。当导管送至预定长度时将心电图肢体二导联线或心电监护的右锁骨下导联线与导管的导丝连接,如果导管进入上腔静脉,会清晰地看到P波由圆润变高尖,待导管尖端到达右心房入口时,P波高度与主波齐平,到达窦房结时变双向P波,然后回撤导管,至P波高度降至主波高度的60%—80%时便是导管应到达的精确位置(上腔静脉下1/3段)。经与X线胸片反复比对,此技术定位精准。EKG定位技术达到了置管、定位床边一次完成,省时省力并节省成本,避免放射线危害,减少了感染、静脉炎等风险,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此技术已在东院血液科、肿瘤科、胃肠外科开展30余例,效果良好,处于国内领先。此技术在欧洲已有大样本研究,证实安全可靠。但由于被认识时间短等各种原因在国内尚未广泛应用。

       PICC置管技术已在我院经历了盲穿、改良塞丁格、B超引导加改良塞丁格、加之现在的腔内EKG定位技术,我院此项技术的发展已与国际接轨。同时,这项技术也为更多的静脉输液患者带来了福音,提高静脉输液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东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