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三甲复审知识】医院等级评审复审知识知多少?
三甲复审小知识又双叒叕开课了!
第二章《医院服务》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内容已经了解了,
能感觉到你们期待的小目光,
那我们就继续学习第二章的第三和第四部分吧!!
上次,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第二章《医院服务》中第一部分“预约诊疗服务”和第二部分“门诊流程管理”的内容。下面,跟着小编继续来学习第二章第三部分“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和第四部分“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的具体内容吧。
第二章 医院服务
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 |||||
评审标准 | 评审要点 | ||||
2.3.1急诊科设置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人力资源、设备、设施配备满足急诊绿色通道要求,实行7×24小时服务。 | |||||
2.3.1.1 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实行7×24小时服务。 | 【C】 | ||||
1.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 | |||||
2.急诊科布局符合急诊快捷流程特点,满足绿色通道要求。 | |||||
3.急诊科、急诊检验、影像检查、药剂科等实行7×24小时服务。 | |||||
【B】符合“C”,并 | |||||
急诊科有单独的区域,医疗区和支持区(医技与药房)紧邻。 | |||||
【A】符合“B”,并 | |||||
急诊科有完善的急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满足急诊危重病人抢救需要。 | |||||
2.3.1.2 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 【C】 | ||||
1.急诊医师、急诊护士配置满足急诊工作需要。 | |||||
2.急诊医师、急诊护士经过急诊专业训练,掌握危急重症抢救技能,具备独立抢救工作能力。 | |||||
【B】符合“C”,并 | |||||
医护人员定期技能再培训,不断提高急诊抢救水平。 | |||||
【A】符合“B”,并 | |||||
有急诊医护人员培训考核机制。 | |||||
2.3.2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 |||||
2.3.2.1 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 【C】 | ||||
1.有专人负责急诊检诊、分诊工作,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 |||||
2.落实首诊负责制,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 | |||||
3.落实急会诊制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 |||||
4.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保障患者优先收住入院,制定急诊科与120急救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患者转接流程,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治疗,保持绿色通道畅通。 | |||||
【B】符合“C”,并 | |||||
急诊抢救登记完善,病历资料完整,入院、转诊、转科有病情交接。 | |||||
【A】符合“B”,并 | |||||
有急诊信息网络支持系统,有急诊与院前急救、急诊与院内各相关科室、急诊与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对接,急诊科能够在患者送达前获取急救中心转送或基层医疗机构转诊患者信息,院内相关各科室在患者收住入院前获取病历资料,提高效率。 | |||||
2.3.2.2 建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 【C】 | ||||
1.建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 | |||||
2.有重点病种患者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抢救的相关规定。 | |||||
3.重点病种相关科室及医务人员熟悉本科室重点病种急诊抢救流程和职责。 | |||||
【B】符合“C”,并 | |||||
有重点病种急诊抢救登记、总结、分析、反馈及持续改进措施。 | |||||
【A】符合“B”,并 | |||||
持续改进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有成效。 | |||||
2.3.3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制定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保障绿色通道畅通。 | |||||
2.3.3.1 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制定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保障绿色通道畅通。 | 【C】 | ||||
1.医院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 |||||
2.急诊科有根据预案制定的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 | |||||
3.相关职能部门、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熟悉本部门、本人在应急医疗救援中的角色和岗位职责。 | |||||
4.大规模抢救工作由院级领导负责指挥协调,由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 | |||||
【B】符合“C”,并 | |||||
有大规模抢救登记与总结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措施。 | |||||
【A】符合“B”,并 | |||||
持续改进应急管理有成效。 |
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 |||||
评审标准 | 评审要点 | ||||
2.4.1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 |||||
2.4.1.1 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 【C】 | ||||
1.执行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 | |||||
2.有部门间协调机制,并有专人负责。 | |||||
3.能为患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提供指导和各种便民措施。 | |||||
4.有科室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与流程,并告知患者原因和处理方案。 | |||||
【B】符合“C”,并 | |||||
1.有对员工进行服务流程培训的相关制度并执行,当服务流程变更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再培训。 | |||||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 |||||
【A】符合“B”,并 | |||||
持续改进服务流程有成效。 | |||||
2.4.2为急诊患者入院制定合理、便捷的入院相关制度与流程。危重患者应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 |||||
2.4.2.1 有为急诊患者提供合理、便捷的入院相关制度与流程,危重患者应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 【C】 | ||||
1.有为急诊患者提供合理、便捷的入院制度与流程。 | |||||
2.危重患者应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 |||||
【B】符合“C”,并 | |||||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 |||||
【A】符合“B”,并 | |||||
持续改进急诊入院服务有成效。 | |||||
2.4.2.2 为患者提供办理入院、出院手续个性化服务和帮助。 | 【C】 | ||||
1.办理入院、出院、转院手续便捷,分时段或床边办理出院手续,提供24小时服务。 | |||||
2.有为特殊患者(如残疾人、无近亲属陪护行动不便患者等)入院、出院提供多种服务的便民措施。 | |||||
【B】符合“C”,并 | |||||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 |||||
【A】符合“B”,并 | |||||
持续改进入院服务有成效。 | |||||
2.4.3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管理,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 |||||
2.4.3.1 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 【C】 | ||||
1.转诊或转科流程明确,实施患者评估,履行知情同意,做好相关准备,选择适宜时机。 | |||||
2.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近亲属告知转诊、转科理由以及不适宜的转诊、转科可能导致的后果,获取患者或近亲属的知情同意。 | |||||
3.有病情和病历等资料交接制度并落实,保障诊疗的连续性。 | |||||
4.相关医务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与流程。 | |||||
【B】符合“C”,并 | |||||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 |||||
【A】符合“B”,并 | |||||
持续改进转诊转科服务有成效。 | |||||
2.4.4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 |||||
2.4.4.1 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 【C】 | ||||
1.有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相关制度并落实。 | |||||
2.有出院患者随访、预约管理相关制度并落实。 | |||||
【B】符合“C”,并 | |||||
1.患者或近亲属能知晓和理解出院后医疗、护理和康复措施。 | |||||
2.开展多种形式的随访,不断提高随访率。 | |||||
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 |||||
【A】符合“B”,并 | |||||
持续改进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有成效。 |
注释:
1、评审采用A、B、C、D、E五档表述方式: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E-不适用,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
2、带有★标志的为“核心条款”,是指为保持医院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