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黄冈战“疫”/省医最美逆行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员冀赛:我是一颗钉子,哪里需要哪里钉

信息来源:东院保健呼吸科病房 冀赛 编辑:宣传处 发布时间:2020-02-10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今天是来到黄冈市的第十二天,工作更加有序,制度和流程比初期更加健全和完善。

  我们的病房分东西两区,我被分配在东区工作。昨天西区一位同事因为生病上吐下泻,护士长有些为难地问我:“去西区临时替个夜班,怎么样?”

  我毫不犹豫地答应“没问题”。

  病区人员相对紧张,大家基本没有完整的休息,都是上下夜班当天才能休息,所以互帮互助,临时替班儿,这种情况我们心里早有准备。

  我是一颗钉子,哪里需要哪里钉!

  因为这个插曲,我被临时派去西区工作。我想,我可以好好学习借鉴一下西区好的经验做法。

微信图片_20200210100106.jpg

  东西两病区只有一门之隔,但是从东区办公区域走到西区,却要绕道外面医务人员通道。这是新建医院,许多地方仍在紧张地施工。深夜临近凌晨,外面一片漆黑,我在楼道里穿梭,内心不免紧张,“放松,这里很安全。”我一边鼓励自己一边一路小跑,直到终于进入西区办公区,看到同事时,内心才松了一口气。

  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一切准备完毕,西区的老师又帮我检查了一遍,确认没问题后,我才进入病区。

微信图片_20200210100113.jpg

  西区与东区工作流程有所不同,我仔细询问着当班老师工作重点以及特殊患者。这里有一位气管切开的患者,意识模糊,躺在那里很安静,但是由于痰液量多,病人时不时会流露出痛苦的表情。我看了一眼心电监护,脉氧91%,痰鸣音明显。我抓紧帮她吸痰,为了减轻痛苦,我的动作尽量轻柔,慢慢的脉氧升高到99%,我也逐渐放松下来。倒痰盂、翻身、换尿布,我们两个互相配合……最后给她盖好被子,看她闭上眼睛好好休息,我们才离开病房。一位带无创呼吸机的大伯,经常性口渴,我们就多跑几次给他倒水、喝水、小便、佩戴呼吸机……大伯戴着面罩,一定要预防皮肤压力性损伤。想到下班后摘下口罩我们脸上的压痕,我的心里也为这位大伯心疼,因为病情需要,他可是长期佩戴才行啊!

  “大伯,这样松紧感觉舒服了吗?”

  “可以”。

  得到患者肯定的回答,听到他呼吸平稳轻微的打鼾声,我们又走转向下一个患者……

微信图片_20200210100120.jpg

  来到黄冈十多天了,这些事情已经成为我们的常规工作,然而就是在这些看似平凡琐碎的工作中,我们帮助患者们战胜病魔、恢复健康。每一项操作,每一次护理,我们都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去认真完成。在我心里,我有很多话想对患者说:

  亲爱的患者朋友们,每当看到病床上饱受疾病折磨的你们,我们无比心疼;每当看到你们渴望康复、渴望回归家庭的眼神,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就更加坚定。你们眼含热泪为我们竖起大拇指,让我们感受到最大的信任和鼓舞。虽然我来自遥远的山东,但此时此刻,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战胜病魔,绝不言弃!坚强,是支撑你我的精神支柱,守护你们,是我们则无旁贷的使命。您的焦虑和担忧,随时可以和我们诉说,因为此时此刻,我们就是一家人!

微信图片_20200210100131.jpg

微信图片_20200210100133.jpg

  在湖北的这些日子,我也充分感受到了黄冈人民的纯朴和友爱。当地群众们把最好的蔬菜和水果免费送给我们,叮嘱我们一定要吃好,不要累病了。朴实的面庞,期盼的目光,叮咛的嘱托,时时刻刻温暖感动我们,唯有拼尽全力才能不负所托。

  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我们肩上的任务还很繁重。因为新病区陆续开建,当地医务人员由于人手不够陆续撤离,而这里的医嘱信息系统跟我们平时使用的系统有很大差别,我们还需要一点点去学习去适应。工作学习紧张忙碌,经常一天下来感觉脑子缺氧,反应迟钝,多想跑到外面自由呼吸……

  但是现在还不行,我就是一颗钉子,无论东区西区,哪里有病人需要我,就往哪里钉。不仅仅是我,我所在的山东医疗队,每一个人都是这样义无反顾,斩钉截铁。

  “隔离病房不隔离爱”。爱使我们相聚,使我们付出,使我们不惧艰险,迎难而上。生命面前,永不言弃,我们定会坚守岗位,义无反顾抗击病毒。

  亲爱的患者朋友们,黎明马上就会来临,病毒终将被击退,让我们携手前行,用彼此的爱点燃希望的光芒。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打赢这场病毒歼灭战,加油!

微信图片_20200210100140.jpg

微信图片_202002101001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