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处>> 部门动态 >>正文

部门动态

【武汉战“疫”/省医最美逆行者】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李健:心连心,携手向前

供稿:重症医学科二科病房 白雪 编辑:宣传处 发布时间:2020/2/13 9:16:06
字号:
+-14

  日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急诊ICU专业主管护师李健发回了工作日记,记录下了值班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微信图片_20200213091618.jpg

  10日凌晨3点到9点的夜班是我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后的第二个班。进入病房后精力不由自主地100%集中起来,每一根神经也立刻紧张起来。原本笨重的防护服已经限制了我们的行动,而防护眼罩里的雾气更是雪上加霜,让视线变得模糊。很多时候,我们的操作视野只能在防护眼罩内雾气凝结后的水珠冲刷出的缝隙间获得。

  “李老师,有个动脉血气患者,但是他的动脉搏动不是很明显,要不你来试试?”同济医院本部的韩老师说道。

  患者是一个带无创呼吸机的老大爷,借着床头灯的光线,我才依稀分辨出老人模样的轮廓。在排除了所有干扰指脉氧监测的因素后,患者的指脉氧还是监测不到。为了了解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必须进行动脉血气检查。在平时轻车熟路的动脉采血操作,现在因为护目镜内满是雾水,很难靠视力判断动脉采血的位置,加之手上戴着两层外科手套,血管定位非常困难。在各种不利条件下,只能靠平时的经验了。隔着两层外科手套,我能感觉到患者微弱的动脉搏动,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多年急诊科工作的经历练就了工作中果断的性格,该出手时坚决不含糊。一针下去,旁边的韩老师不禁喊出“出来了,血出来了!”我朝韩老师看去,跟她确认了一下眼神。采血点按压了将近10分钟后,叮嘱患者:“大爷,这条腿暂时不要活动,过10分钟再活动。”

  当我再次到老大爷床边时,只见大爷带着呼吸机半坐位,左腿立着,采过血的右腿伸的笔直,一动不动。我问大爷:“您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吗?”“是啊,我怕一动出血,给你们添麻烦。”我心疼于老大爷的认真,更自责于自己没宣教到位。“您这条腿可以自由活动啦!”我看了一下走廊的时钟,距离我采血结束时间已经过去了40多分钟。

  像这样让我感动的患者还有很多,感谢他们的坚强,感谢他们的配合、理解和鼓励。还记得第一个班时,我们刚刚接班,29床的患者输液滴得非常慢,患者穿刺部位已经渗液,需要重新穿刺。第一位老师穿刺失败了,我发现患者血管条件已经很差,透过模糊的护目镜血管走形根本看不清,血管的手感也不好。“没事,你们尽管搞(湖北方言,做什么都是搞)就行,我知道我的血管不好找。”我凭着仅有的一点手感进针了但是没有回血。“大爷真是对不起,还是没打上。”心存内疚的我跟大爷说道。“没事,没事,是我的血管不好打,再来一针嘛。”直到第三位老师才为大爷穿刺成功,患者的配合和理解无疑是我们继续战斗的动力。除此之外,来自患者的鼓励也让身在异乡的我们常常心里暖暖的,在给26床一个大姐发口罩时,大姐说:“谢谢你啊,帅哥,我也是医生。”我问她是哪个科室的,她说是放射科。我告诉她我们是山东医疗队的,她说:“我知道你们是山东医疗队的,给你们点赞啊,你们工作很给力!你也要做好防护啊,我们共同加油!”

  除了这些,让我感动的还有很多很多,微信群里面院领导时时刻刻、无微不至的关怀;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进病房时队友间的相互鼓励;同济医院老师的认可……

微信图片_20200213091629.jpg

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

微信图片_20200213091635.jpg

微信图片_20200213091641.jpg

同济医院老师的认可

  酒店对面居民楼上一家住户挂出一面国旗随风飘动,在阳光的照耀下国旗熠熠生辉,像寒冬夜晚里的一团红红烈火,温暖了居民,也传递给我战斗的力量和信心。上下班的路上,看到武汉街道两边的花已经开了,春天来了,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必将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微信图片_2020021309165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