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战“疫”/省医快报】精准检测,同心战“疫”,临床医学检验部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临危受命 快速组建
为更好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院被指定为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标本检测的实验室之一。在医院统一部署、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下,临床医学检验部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根据各项指南和诊疗方案制定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标准操作流程(试行)。为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实验室启用了一层实验室专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邀请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孙珍、孙建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科主任兼生物安全管理员金炎主任,分别对从事新冠核酸检测和送检人员进行了生物安全防护培训、标本送检注意事项培训。临床免疫学检验科主任兼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负责人刘义庆进行了新冠核酸检测注意事项的培训。医院紧急配齐了新冠检测专用标本转运箱,完成了HIS医嘱设置和LIS项目添加,并申领了三级生物安全防护用品和高压锅、离心机、冰箱等设备。
党员带头 同心战“疫”
接到开展新冠病毒检测的通知后,在临床医学检验部主任张炳昌、副主任王勇和医技党总支第二党支部书记卢志明的带领下,实验室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于2月13日当日顺利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预实验工作。在承担并完成近百个常规检测项目的同时,临时抽调3名具有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上岗证的员工,和实验室原有职工合计10名工作人员两两结成对子,轮流进行新冠核酸检测(其中党员5名)。
临床医学检验部派专人到发热门诊、留观病房等科室收集标本,每天分两批次进行检测,工作到晚上九点,保证收到标本后5小时左右准时发出报告。
整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要经过标本接收、样本灭活、试剂配制、核酸提取、核酸扩增、报告分析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尤其是标本开盖进行核酸提取环节存在高浓度气溶胶感染的风险,需要在二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检测人员必须采取生物安全三级个人防护,穿连体防护服、戴护目镜、N95口罩、三层手套、两层鞋套。为了节约防护服,工作人员连续工作4-6个小时不吃不喝,实验结束出来后常常全身湿透,脸上布满压痕,眼罩满是雾气。为此,实验室人员使用玻璃防雾剂,解决了眼罩起雾气的问题,保证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携手槐荫 合作战“疫”
实验室正式开展检测以来,截止2月26日,累计检测新冠核酸标本近千份,其中完成槐荫区疾控中心送检标本检测累计300余份。槐荫区疾控中心标本也由原来的委托第三方3天出报告提速成送检后5-6小时发报告,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槐荫区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
生物安全及穿脱防护用品培训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标准操作规程培训
工作人员两两结成对子轮流开展检测工作
实验结束后脸上布满压痕
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率先开展了分子诊断工作,是2002年全国首批通过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基因扩增实验室验收的实验室之一,2008年、2013年又两次通过了卫生部临检中心、山东省临检中心对基因扩增实验室的复审验收;已经建立了完整而全面的实验室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日常工作流程标准、有完善的室内质控管理,国家级、省级室间质评结果合格,结果准确可靠,是省内乃至全国少有的标准化分子检测实验室。2014年是全国首批通过了高通量测序试点单位审批的实验室之一。2016年参与了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启动的国内白血病分子生物学检测领域多中心标准化项目——“中国CML患者定量PCR检测合作项目”,经过多次样本接收、检测和比对,最终获得了可有效溯源至澳大利亚澳德莱德IMVS国际参比实验室的有效CF,标志着实验室在CML分子生物学检测标准化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