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应知应会】倒计时25天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知识重点都在这里(六)
2021年5月9日-13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将迎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的进校检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倡导和推动的质量保障模式。随着认证工作日益临近,我们将会通过系列推送,向全院全面普及认证工作的相关知识。
四十二、关于对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的理解
(1)如何理解考试评价的目的:
1.确定个体达到预定最低要求。
2.区别个体是否已达到升级所要求的水平。
3.为指定项目最佳候选人。
4.让学生监督自己的学习。
5.提供关于学习成绩水平的信息。
6.形成学生优缺点的成绩报告。前三条与终结性评价有关,后三条与形成性评价有关。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判断,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完善。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1.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展了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
2.对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文档资料,如实验报告、病历资料、病案讨论、教学查房、课堂讨论等是否作了评价。
3.PBL过程中如何开展评价?各种评价的结果如何反馈?有无相应的制度保证?效果怎样?
(3)专业认证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要求:
1.按《标准》要求实施与否?
2.是否有实施方案?
3.实施了多长时间?
4.覆盖面大小?
5.实施的程度?哪些正在实施?哪些将要实施?效果怎样?
四十三、什么是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用于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结果的评价手段。终结性评价侧重于学生成绩和学习结果的评定。
形成性评价强调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相结合,重视和强调教与学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和改进。形成性评价既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并优化教学,又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调整学习策略。
四十四、形成性评价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评价、反馈、改进
四十五、学校课程学分转换方面的要求
医学院校应当制定并实施课程学分转换的相关政策。课程学分转换需在学校之间签署双方互认协议,确保满足本校课程计划的要求。制定公开透明的学分体系、详细描述课程要求有利于推进课程学分转换和学生交流。
四十六、《标准》对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要求
1.医学院校必须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
2.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组织科研小组等,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活动。
四十七、如何正确看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1.医学院校必须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促进科研与教学协调发展;将科学研究和学术成果作为制定与实施教育计划的支撑;加强对医学教育及管理的研究,为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科学研究促进教学体现在教学中加强科研方法和循证医学的学习。
四十八、 什么叫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平衡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能的平衡指教师合理安排相关工作的时间,社会服务职能包括卫生保健系统中的临床服务、学生指导、行政管理及其他社会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