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守“沪”纪事】我院援沪医疗队员高洪霞:专科施护, “疫”路芬芳
5月22日,经过50天的奋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援沪医疗队完成了在上海的各项支援任务返回济南。在上海期间,医疗队员冲锋在前,用心守“沪”,充分展现了省立医院医务人员的优良作风,顺利完成社区采集核酸检测样本、方舱医院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患者救治等任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和职业精神。现将部分医疗队员在沪工作经历分享给大家。
在上海疫情告急时,来自东院保健神经内科的护士高洪霞没有任何犹豫,踏上了守护上海的征程。
同理心和共情力使沟通更有效
高洪霞有着14年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被任命为石龙路方舱C区组长。刚接舱时每天的入舱患者多、需求多,且工作流程在逐步摸索中,要保证舱内工作顺利推进、提升患者满意度,极大地考验组长的管理能力。方舱内生活条件有限尚能坚持,好多患者担心家里老人和孩子,焦躁不安,经常在护士站门口踱步,一副紧锁眉头、欲言又止的样子。高洪霞发现这一现象后,主动和她们沟通,鼓励她们把担心的事情说出来,缓解一些心理压力。有的患者担心自己来得久了,隔壁新来的舱友会不会把病毒再次传播给他们。高洪霞总是用医学知识耐心解释,有的患者很快就理解了,有的患者始终存有疑虑。为了缓解他们的焦虑,高洪霞给焦虑的舱友发放N95口罩和一些消毒用品,并劝告舱友:“大家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尽快回家。”每当听完这句话,舱友们的情绪都会稳定很多,他们相信,大家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在和病毒抗争,医护人员和他们一样都想早些回家。工作中,高洪霞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被评为“方舱之星”。
用真心和责任心赢得患者认可
在转入定点医院工作的第一个夜班,凌晨1点,高洪霞照例巡视病房。当时病房里仅有一位88岁的老奶奶在输液,老人近3天进食差,正在静脉补液,情绪不稳定,多次自行拔针,高洪霞几乎每20分钟就去巡视1次。
虽然是凌晨了,但奶奶并没有睡觉,高洪霞轻声和奶奶打了个招呼,安慰了她几句,但奶奶很漠然,没有任何表情和反应。房间的灯全开着,灯光很刺眼,高洪霞让奶奶安心睡觉,并告诉她会帮助看着输液,然后把房间的灯关掉了,开了厕所的灯,房间内隐隐约约的光线不至于太黑,奶奶没有任何回应。
过了一会儿,高洪霞又来到病房,光线有些暗,为了看清输液情况,她俯身贴近床边, 奶奶突然伸出手握住了她的手,眼睛里显出激动的神情,嘴里喃喃的说:“谢谢、谢谢!”这突如其来的认可让高洪霞一下子释然了,之前奶奶一直不太交流可能是出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不信任,现在知道她说的话会兑现,是发自内心的关心,所有的戒备放下了,脸上的表情也活泛了起来。高洪霞伸出大拇指做出给奶奶点赞的手势,奶奶也伸出大拇指和她的大拇指对在一起。高洪霞感觉自己瞬间被击中了,很感动、很傲娇,带着温度去做工作的点滴,用真心换来患者的认可,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
专科施护,彰显专业价值
作为一名老年专科护士,在老年患者照护方面,高洪霞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协助伊洪莉护士长组织了1例高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线上多学科护理会诊,参会人数达285人,并在山东省援沪学术会议上进行汇报,将护理经验进行分享,有效辐射专科影响力,提高了我院护理知名度。
一腔热血,知行合一,在鲁沪一家亲的援沪工作中,高洪霞用专业素养生动书写了人生中绚丽灿烂的新篇章。 她说:“作为一名有着17年党龄的党员,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光荣、自豪。”
高洪霞
主管护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东院老年护理组副组长、国家级老年专科护士,担任山东省老年专科护士和神经专科护士的临床教学老师,具备山东省高等学校护理教师资格;荣获 “工会积极份子”“岗位技术能手”“山东省卫生保健协会先进个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