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守“沪”纪事】我院援沪医疗队员郝金刚:誓为抗疫传正声

发布时间:2022-06-13 浏览次数: 815
字号:
+-14

  6月7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援沪医疗队员结束集中医学隔离平安凯旋。在上海期间,医疗队员冲锋在前,用心守“沪”,充分展现了省立医院医务人员的优良作风,顺利完成社区采集核酸检测样本、方舱医院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患者救治等任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和职业精神。现将部分医疗队员在沪工作经历分享给大家。

  4月3日下午,疾驰上海的专列上,看着高铁窗外一根根电线杆向后飞快跑去,看着夕阳下尚未返青的连绵丘陵,我的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有战士奔赴战场的兴奋,也有身赴异地的紧张。

  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报》山东记者站站长,《山东卫生健康》杂志执行主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党办工作人员。早在2020年初,武汉抗疫伊始,我就报名参加医疗队希望奔赴抗疫一线。由于工作安排,我到了山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宣传组工作。尽管以不同的形式为抗疫尽一份力,但是我争取上前线的心思从未放弃。接到山东省援沪抗疫医疗队出发的通知,我非常激动,作为唯一行业媒体记者,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挥专业特长,千方百计把工作开展好。

微信图片_20220611100831.jpg

  抵达上海后,前方指挥部高度重视宣传工作,迅速召开调度会,遵照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援沪工作相关要求,确立了“四个好”的工作目标,即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理念体现好、把情义山东的良好形象展现好、把山东人民与上海人民不畏艰险联手抗疫的精神弘扬好、把山东省援沪医疗队精医厚德的品牌打造好。

  按照分工,我在前方指挥部宣传报道组担任总牵头。主要任务包括:及时准确把关于宣传报道的工作要求传达好;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对接,与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对接,建立信息渠道;为各级主流媒体及时提供新闻线索;帮助医疗队策划典型报道;发挥记者本职作用,开展采访报道。

建立体系 理顺机制

  协助宣传报道组组长迅速建立起高效的宣传报道体系,做好省媒宣传报道,同时与央视、新华社山东分社、解放日报、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理顺记者采供稿机制。抵沪后,我及时与我院领队闫根全同志取得联系,建立了良好的沟通管道。我多次到方舱医院、定点医院、队员驻地以及当地指挥部等相关部门开展采访,深入挖掘医疗队在抗疫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采制大量一线素材,并为各大主流媒体开展山东援沪报道提供大量及时有效的视频素材和文字,在众多援沪医疗队伍中,第一时间发出山东声音、讲好山东援沪故事。及时把“山东省整建制接管三所方舱医院”“山东为上海搭建网上健教馆”两条重要信息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受到表扬。

微信图片_20220611100833.jpg

结合工作 打造品牌

  紧密配合援沪医疗工作开展策划并付诸实施,围绕不同的工作阶段和重要节点,着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宣传品牌,发挥媒体的集束效益开展集中报道,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比如:方舱建设“五同步”、核酸检测进社区、队员进舱、设立方舱课堂、方舱志愿者活动、人文方舱医院建设、方舱劲吹中医风等。其中,我院医疗队开展方舱消防演练和人文方舱建设等被大众网和学习强国平台刊发。这些新闻点得到各媒体的广泛报道转发,也得到读者的纷纷点赞。

专业支撑 注重实效

  作为一名健康传播工作者,我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努力调动各类媒体资源深入开展工作。连续采写并在《健康报》刊发报道20余篇,发稿量居全国各省市区首位;在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下,参与策划实施了山东省为上海方舱医院搭建网上健教馆工作,该举措为全国首创;保障各类活动摄影56次,拍摄10000余幅照片,为山东省援沪医疗工作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影像资料;五四青年节前夕,在我院援沪队员刘效辉同志帮助下,以我院援沪队员为主力,连续邀请8位专家在“山东卫生健康”公众号开设了“科学应对奥米克戎病毒青年健教论坛”,针对各界关心的奥米克戎病毒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乳腺癌、肾脏病、危重症等展开科普,传播广泛反响热烈,总浏览量突破10万人次,为上海和山东的抗疫工作贡献了一份独特的力量。

  五十天的援沪抗疫工作,有艰辛有付出有感动也有收获。前方指挥部人手少,任务繁重,各类工作任务交织是常有的事,作为总牵头人都要进行妥善解决。调照片、接电话,联系队员、接待媒体常常叠加进行,工作到凌晨是常有的事。为了坚决落实防感染要求,每次外出采访回来,我都要立即洗澡洗衣服,最多的时候,一天洗了四次澡、四次衣服。援沪期间,我也遇到了一些家庭的困难问题,老母亲因突发高血压鼻腔大量出血。多亏医院期刊中心和东院急诊中心的领导和同事及时出手相助,老人转危为安。医院党办、机关党总支领导也慰问关照。这些亲切关怀,帮助了我的家庭,也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

  大上海保卫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我们也顺利结束了支援任务。5月22日下午,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专列,怀着不同的心情,我们回家啦!此时,心里没有紧张和迷茫只有松弛和喜悦。车厢里,医疗队的战友们一个个进入甜蜜的梦乡,我却一点也睡不着。看着高铁窗外欢快飞奔的电线杆,看着已经绿色葱茏的连绵丘陵,我的脑海里断断续续蹦出一首词:

满江红•援沪凯旋

  乍暖还寒,不期处,骤闻鼍鼓。我铁军,疾驰南下,漏夜入沪。舍生忘死战激流,披肝沥胆施救护。待从头,万人奋力涤山河,除迷雾。

  两千里,五十日。经暮雨,接朝露。历春夏,换得海棠依旧。浦江辽阔未兴波,明珠高耸出云岫。圆月升,照四方人寰,凯歌奏。

微信图片_20220611100835.jpg

  郝金刚

  医院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国家卫健委《健康报》山东记者站站长,《山东卫生健康》杂志执行主编。曾获得山东新闻奖(政府奖)专业报刊一等奖一次,“健康中国”优秀新闻作品奖四次,健康报“全国优秀记者”两次,山东省卫生健康新闻宣传奖“优秀新闻宣传工作者”称号两次,山东省卫生健康新闻宣传奖一等奖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