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媒体报道】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信息来源:健康山东Healthy 发布时间:2025-02-12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儿童有必要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筛查吗?如果感染了应不应该治疗?有哪些方式更适合儿童?面对这些家长们总会存在很多困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儿科副主任医师刘海燕表示,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其独有特点,应与成年人感染进行区分对待,通过正确科学的方式进行干预,才能确保儿童健康。

专家简介

1.jpg

  刘海燕

  省立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康涅狄格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发表核心期刊文章30余篇,其中以第1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主持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科研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擅长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对慢性腹痛、腹泻、食物过敏、消化道出血、便秘、肝胰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消化内镜诊疗。兼任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儿童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儿童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小儿急救医学》编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重症超声和影像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分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儿童消化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小儿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是否需要筛查不能一概而论

  在网络上,一直对于是否有必要对儿童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筛查存在争议,在刘海燕看来,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应该引起重视,但不代表需要过度干预,如果没有症状,没有必要像成年人那样去做筛查。

  “门诊上很多家庭是因为成年人查出了幽门螺旋杆菌,然后急匆匆带着孩子也来做检查,如果孩子没有出现症状,这种情况下其实可以不查。”刘海燕表示。

  但同时,刘海燕也表示如果孩子出现了反复的恶心,肚子痛、反酸,或者孩子本身有慢性胃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出现,或者是家庭中有胃癌家族史,这些指征都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当这些情况出现时就建议进行及时检测。

  由此可见,是否需要进行儿童幽门螺旋杆感染筛查,即不能像网络上说的那样“不查不杀”,也无需草木皆兵,过度治疗,而是应该根据孩子身体状况的具体表现来做决定。

  提升杀菌率的核心是精准施治

  提到幽门螺旋杆菌的查杀,很多人都要挠头,主要原因就在于这种细菌的顽固性和反复性。

  刘海燕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筛查方式的选择。很多情况下我们会选择看似更容易、更便捷也更舒适的碳十三吹气检测幽门螺旋杆菌,但这种方式有时候并不完全精确,有时会出现漏判或者错判。所以,如果想得到更为精确的诊断,最好的方式是进行胃镜下的黏膜组织病理检查或者培养。

  “很多家长一听说做胃镜就感到担忧,认为对孩子身体有损害,有的家长则担心如果进行全麻胃镜,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其实随着医学进步发展到今日,这些担忧已经大可不必了。”刘海燕表示,在省立医院,儿童胃镜、肠镜都有该院专业麻醉科团队医生配合进行,对于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的患儿,也有不同科室的医生参与诊断和治疗,充分体现了综合医院多学科共同参与的优势。

  影响查杀效率的第二个因素,是不同个体所患病菌对药物敏感性的差异,导致很多病人没有得到精准治疗,做了无用功。

  “通过胃镜下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基因检测、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可以明确病菌对哪个药物敏感,摒弃病菌已经耐受的药物,选择敏感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内镜不仅仅可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情况,还可以取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胃黏膜HP培养、核酸检测等检查。其中幽门螺杆菌基因检测、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素,提高杀菌成功率。”刘海燕表示。

  准确地将有幽门螺杆菌生长的黏膜组织取出,再放入培养液里培养检测,看似简单的过程,却非常考验一个医院和科室的实力。

  刘海燕表示,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可不是“雨露均沾”,而是“择主而事”。不是想象中那样一旦感染就遍布在胃里每个地方,它们通常是局限性生长,待在胃里的某个角落里,所以这就特别考验胃镜医生的经验、能力,以及取样部位的选择。

  “在我们这里都会进行多点取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确保取样的准确性,不产生遗漏影响医生判断。”刘海燕说。

  对于仅仅是想判断孩子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的家长们来说,省立医院还开展了一项更为便利,但准确性同样很高的检测方式:幽门螺杆菌粪便耐药基因检测。通过留取粪便的方式,孩子们无需进行胃镜就能检测是否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明确感染的幽门螺杆菌对哪种药物敏感,为有效的治疗提供帮助。

  切断感染源和避免药物滥用很重要

  刘海燕表示,相对于成年人频繁接触外部环境,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途径相对较为集中,其中共餐制是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如果想要尽可能避免儿童感染,家庭成员应该尽早采取分餐制。此外对于婴幼儿,依然存在成年人用口对口的方式喂养的陋习,也给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提供了可乘之机。

  家长们还应该注意药物的使用安全。不少家长在孩子确诊之后,四处寻医问药,打听到同样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的朋友、亲戚服用过某某药物,反馈效果不错,就不假思索买回来给孩子吃,殊不知有些药物是仅限成年感染者使用的,并不适合孩子,尤其是低体重的婴幼儿服用的。

  “比如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等,这些药物经常被用于成年人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但是对于婴幼儿却是不适合用的。另外近期的儿童和成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指南均指出,首选的治疗方案为四联疗法口服治疗14天,对于肝肾功能尚发育不完全成熟的儿童来说,口服四联药物长达14天,是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的,因此我们更应该慎重杀菌治疗,选择恰当的药物精准治疗,事半功倍。”刘海燕说。

  随着业务不断精进,省立医院儿科已经可以通过胃镜、肠镜开展包括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息肉切除、贲门切开术、阑尾冲洗等多项成熟技术。刘海燕也表示,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都需要医生和家长的双向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