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省医健康科普】“改变系统,更健康的生活” 我们共同挑战肥胖

信息来源:内分泌代谢病科 发布时间:2025-03-04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健康体重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基础。肥胖是名副其实的“万病之源”,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2023年3月,世界肥胖联盟发布了2023《世界肥胖地图》,预测到2035年,全球超过40亿人属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到2035年,中国成年人的肥胖率预计达到18%,肥胖已成为我国公共健康主要挑战。

  世界肥胖联盟于2020年倡议把每年的3月4日确定为“世界肥胖日”,2025年“世界肥胖日”的主题是:改变系统,更健康地生活(Changing Systems, Healthier Lives),呼吁将关注点从个人转移到塑造我们健康的系统上。

  2024年10月26日,为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工作要求,倡导和推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切实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6个部门发布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体重管理年”活动旨在提升全民体重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准化,让体重管理“终生管理、持之以恒”等要义家喻户晓。

  省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胃肠外科、睡眠医学中心等学科联合成立“减重与代谢疾病门诊”,对门诊、住院、健康管理中心、研究队列的超重与肥胖患者,进行全面信息、标本收集和健康评估,提供医学营养指导与用药指导,开具营养处方及运动处方,制定个性化、规范减重和危险因素管理方案,筛查防治并发症,并采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院内院外、线下线上咨询、管理服务有效结合,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全方位提升肥胖和代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水平。

  那么什么是肥胖呢?我们怎么做到科学有效的体重管理呢?下面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内分泌代谢病科专家为大家解答:

  一、什么是肥胖呢?

  肥胖的判断通常依赖于体重指数(BMI),其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BMI超过25为超重,超过30则为肥胖。除了BMI,WHO还强调腰围作为判断中心性肥胖(腹部脂肪过多)的重要指标。男性腰围≥90cm,女性≥80cm即可能存在中心性肥胖。因此,综合BMI和腰围数据能更准确地判断肥胖状况。

  二、肥胖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肥胖,子女肥胖的概率会显著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的基础代谢率、脂肪分布以及食欲调控机制。此外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能量代谢异常或食欲调控失衡,例如与瘦素(Leptin)和瘦素受体相关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个体更容易积累脂肪。除了基因本身,环境因素(如孕期母亲的饮食)可能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影响后代肥胖的风险。

  饮食因素:现代饮食中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比例增加,尤其是加工食品、快餐和含糖饮料的过度摄入,导致热量过剩。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不足,而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的摄入过多,容易引发代谢紊乱。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暴饮暴食、夜间进食等,都会增加肥胖的风险。

  运动不足:现代生活中,长时间久坐(如办公、看电视、玩手机)导致能量消耗显著减少。许多人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未能达到WHO推荐的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的标准。随着交通方式改变,人们更加依赖汽车、电梯等便利设施,减少了日常活动量,进一步加剧了能量摄入与消耗的不平衡。

  心理和社会因素:压力、情绪波动以及社交环境中的不良习惯如过量饮酒、夜宵等也可能导致肥胖。

  其他潜在因素: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体重增加。除药物外,一些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库欣综合征)也可能直接导致肥胖或体重增加。

  三、肥胖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危害呢?

  心血管疾病:肥胖者更容易患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

  代谢综合征:肥胖会增加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这是一种包含多种代谢异常的疾病。

  关节问题:体重增加会给关节带来沉重负担,增加关节炎和骨折的风险。

  呼吸系统疾病:肥胖还会影响呼吸功能,增加患哮喘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

  心理健康问题:肥胖可能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个人生活质量。

  四、怎样预防肥胖,一旦变成“胖子”又如何科学减重呢?

  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低热量食物,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增加运动:适量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防止脂肪堆积。根据个人的体能状况,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帮助燃烧脂肪、增强体质。

  心理调节:通过心理辅导和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减少久坐等。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避免情绪化进食。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避免病情恶化导致肥胖。

  药物和手术:对于严重肥胖且无法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适当的药物辅助减肥,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此外在严格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减重手术。

  减重之路或许充满挑战,但为了健康,每一份努力都意义非凡!只要我们秉持科学的生活理念,合理饮食、积极运动,肥胖终将被我们战胜。让我们携手同行,远离肥胖的困扰,迎接一个更加健康、充满活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