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省医健康科普】不要谈“溶”色变!产后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咱们有招!
各位宝爸宝妈们,是不是听到“新生儿溶血病”就慌了神?别急,今天咱们就好好唠一唠这个事儿。人类的血型极为复杂,光能造成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系统有几十种之多。不过,通过产前检查,就可以提前排除这些隐患。可不是只有O型或Rh阴性的孕妇才需要做产前检查,为了优生优育,所有孕妈妈都有必要做血液免疫学产前检查。今天,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输血科医师将为大家支招,教大家怎么在怀孕期间预防新生儿溶血病(HDN),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问:产后新生儿溶血病免疫血液学
检查的试验内容包括哪些呢?
答:试验内容包括新生儿血型鉴定和抗人球蛋白试验。
其中抗人球蛋白试验又分为直抗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每个试验结果阳性可以解读为:
1.直抗试验阳性:说明宝宝的红细胞已经在体内被抗体“盯上”了。
2.游离试验阳性:说明在宝宝的血浆中有“不听话”的抗体,然而这个抗体还没有“攻击”红细胞,但有可能会发病。
3.放散试验阳性:说明宝宝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即成立,因致敏红细胞通过热或改变pH值将抗体释放出来,用标准红细胞一测就知道啥“来头”。
问:产后免疫血液学
检查结果咋看呢?
别急,产后免疫血液学检查结果看下表就明白了:
问:影响ABO新生儿溶血病
严重程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答:影响ABO新生儿溶血病严重程度的因素可不少,主要有五个方面:
1.孕妇体内IgG类ABO抗体的浓度:当妈妈体内 IgG类ABO血型抗体浓度高,宝宝中招的可能性就大。一般认为妈妈内抗体效价≥256时(ABO系统),宝宝患病的可能性就变得比较高了。
2.宝宝抗原的强弱差异:ABO抗原在5~6周的胎儿身上就已经可以检测出来,但出生时抗原发育还不完全。红细胞上能结合IgG类ABO抗体很少并且存在个体差异,这和溶血程度密切相关。
3.IgG抗体亚类:IgG抗体也有“家族成员”。IgG1和IgG3型抗体的量与溶血严重性有线性关系,IgG4则关系不大。
4.胎盘的作用:IgG类抗体是通过胎盘绒毛膜上的IgG受体,“溜进”胎儿血液循环的。胎盘上IgG受体的数量和种类也对新生儿溶血病的严重程度也有影响。
5.血型物质的含量:有些宝宝的体液中含有可溶性A或B物质,能中和抗A或抗B的抗体,从而保护胎儿红细胞,阻止ABO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或缓解其临床表现。
问:影响Rh新生儿溶血病
严重程度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答:影响Rh新生儿溶血病严重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1.孕妇体内抗体浓度:如果妈妈体内存在IgG类Rh抗体,同时宝宝红细胞又存在相应的Rh抗原,则胎儿几乎一定会中招。而且IgG类Rh抗体的浓度与Rh新生儿溶血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根据试验经验:在妊娠后期,孕妇体内IgG类Rh抗体效价≤16时(Rh系统),新生儿预后较好;当抗体效价≥16时(Rh系统),胎儿就有可能危险了(使用微柱凝胶卡法进行检测)。
2.第一胎通常没事:Rh新生儿溶血病一般不会发生在第一胎。除非有输血、妊娠等明显的免疫过程,不然妈妈一般不会产生IgG类Rh抗体。即使在妊娠后期,少量宝宝红细胞进入妈妈体内,妈妈产生抗体也需要2~6个月,这时妊娠过程已经结束啦,不会对胎儿造成危害。
3.母婴免疫反应:如果妈妈体内已经存在Rh抗体,同时宝宝红细胞又存在相应的Rh抗原,这时母婴之间的免疫反应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受胎儿红细胞的刺激作用。母体内的抗体浓度不断地升高,越到妊娠后期升高的速度越快。如果不进行治疗,极易造成死胎。
4.母婴ABO血型关系:如果母婴之间ABO血型不合,宝宝红细胞进入妈妈体内后,会被妈妈体内的ABO抗体破坏,无法有效地刺激母体内Rh抗体效价的升高。这种情况下宝宝所患的Rh溶血病往往较轻。
问:怎么预防与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呢?
答:预防与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是个“系统工程”。主要分为产前预防、产前治疗、产时处理和新生儿治疗,咱们输血科主要为产前预防和新生儿治疗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为诊断明确的溶血病宝宝提供合适的血液制品,还可能为诊断明确的孕妈妈进行必要的血浆置换降低体内抗体水平的治疗操作。
1.产前预防
一旦发现胎儿有溶血病危险,在妊娠期间孕妈妈应该定期随诊,以便估计发病的程度,确定最佳分娩的时间,让产科医师提前做好准备。
2.产前治疗
1)药物治疗:
可以给孕妇进行中药或西药的综合治疗,减轻症状,减少流产、早产或死胎。还可以注射使用免疫球蛋白,抑制妈妈体内IgG抗体产生,阻止抗体进入宝宝体内破坏红细胞。不过,血浆置换虽然可以降低抗体水平,但是容易反弹。
2)胎儿处理:
(1)宫内输血:对于严重贫血、肺部尚未发育成熟的胎儿,可以宫内输血,可纠正贫血,防止胎儿宫内死亡。
(2)提前分娩:如果妈妈体内IgG抗体过高,宝宝接近足月,可考虑提前分娩,减少抗体对胎儿的影响。
3.产时处理
溶血病新生儿出生时容易窒息,临产时应做好抢救准备。宝宝娩出后,立即钳住脐带,防止脐血流入宝宝体内过多。保留脐带5-6cm以备换血用。留取脐带血3~5ml,用于血常规、血型、血型抗体和胆红素测定。还要仔细对宝宝进行体检,判断溶血程度。
4.新生儿治疗
1)纠正贫血和心力衰竭:宝宝出生后,立即吸氧,用药物控制心衰。
2)黄疸治疗:主要方法有光照疗法、药物治疗、交换输血都可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核黄疸发生。
3)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阻断Fc受体,抑制溶血过程,使胆红素产生减少。
4)换血疗法:咱们输血科可以联系血液中心,为宝宝提供合适的血液制品用以换血疗法可起到去除抗体、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核黄疸发生的作用。
宝爸宝妈们,看到这里是不是就放心多啦?新生儿溶血病虽然听起来吓人,但只要咱们提前做好检查,及时采取措施,就能大大降低风险。所以,孕期一定要按时产检,产后也要积极配合医生检查和治疗。有了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咱们的宝宝一定能健健康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