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世界卫生日科普】春季中医养生指南:顺时调养,拥抱春日健康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春三月,此谓发陈
下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中医科专家为您介绍春季中医养生要点。
1、起居调养:防风避湿,夜卧早起
(1)防“倒春寒”,护好关键部位。
春季尤其是清明前后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需注意防风保暖,尤其保护颈背、腰腹和脚踝,避免寒邪入侵引发感冒、关节疼痛。建议外出踏青时随身携带薄外套,根据天气增减衣物。
(2)早睡早起,助阳气升发
中医提倡春季“夜卧早起”(不晚于23点入睡,早晨7点前起床),以顺应阳气生发。晨起可开窗通风,适当伸展肢体,促进气血运行。
2、饮食养生:柔肝健脾,少酸多甘
春季肝气旺盛,易克脾土,加之春雨增多湿气重,饮食应注重疏肝气、健脾胃、祛湿浊。
(1)宜食:
柔肝养血:荠菜、菠菜、枸杞叶、桑葚;
健脾祛湿:山药、薏米、芡实、白扁豆;
温阳散寒:生姜、韭菜、香椿(适量)。
推荐食疗:山药薏米粥、枸杞叶猪肝汤、荠菜豆腐羹。
(2)忌食:
减少酸味食物(如山楂、柠檬),以防肝气过亢;
慎食生冷(如冰饮、刺身)、油腻发物(如竹笋、海鲜),避免加重脾胃负担。
3、情志调适:踏青疏郁,平和心境
中医强调春季养肝贵在疏泄,建议踏青散心,走进自然,呼吸清新空气,舒展筋骨,有助于宣泄郁滞之气。也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或与亲友倾诉,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4.运动保健:温和升阳,畅通气血。
尝试晨起散步或慢跑,可促进阳气生发,改善新陈代谢;习练传统导引术,如八段锦、太极拳,可调和肝脾,增强免疫力;天气晴好时于空旷处放风筝,仰望天空可缓解眼疲劳,牵线奔跑能舒展筋骨,契合“春季养肝明目”之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宜循序渐进,避免大汗淋漓耗伤阳气。
5、穴位保健:疏肝健脾,提升正气
(1)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拇指按压3-5分钟,可疏解肝火,缓解头痛、焦虑。
(2)足三里(膝盖外侧凹陷下3寸):
每日艾灸或按揉,增强脾胃功能,祛湿防病。
(3)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按压或拍打,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
6.儿童节气调养
(1)饮食调护:健脾防积,清淡少腻。可以尝试给儿童准备一些应季食谱,如山药小米粥,健脾养胃,适合早餐;百合梨汤,润肺防燥,缓解春季干咳;荠菜豆腐羹,柔肝清热,促进消化。
(2)疾病预防,防病于未然。第一,防感冒,每日晨起用温水洗脸,按摩鼻翼两侧“迎香穴”增强呼吸道防御力。 第二,防积食,观察舌苔(白厚为积食信号),控制零食,晚餐七分饱,饭后摩腹5分钟(顺时针)。 第三,防过敏,此时节花粉、柳絮较多,外出戴儿童口罩、护目镜,回家后洗脸漱口。
(3)小儿推拿保健:
补脾经(拇指外侧缘向指尖推):健脾助消化;
揉板门(手掌大鱼际中点):缓解积食腹胀;
捏脊(从尾椎至颈部提捏):增强免疫力。
我们应当顺应天时,调摄身心,方能以最佳状态迎接春夏之交。愿您身心俱安,拥抱春光!